近日,市供电公司建成我省首个电表展示厅,并向社会免费开放,在这个电表“博物馆”内,有容量仅1安培的迷你电表,有55岁“高龄”仍能正常运转的老电表,有罕见的产自匈牙利、美国、日本等国的洋电表,还有计算整个洛阳用电量的“大总管”电表……总计近百块(幅)电表实物和照片为您展示中外电表的进化史。
1 搜集中外电表70余块和28幅电表照片,展示电表进化史
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建的电表展示厅,俨然是一个电表“博物馆”,收藏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各类中外电表70余块,还有28幅珍贵的电表照片。
计量中心党支部书记付咏说,电表展示厅的建成,为电力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窗口。展厅内陈列的电表和照片,大多由电力系统职工无偿捐赠,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筹备,目前展厅已正式开门迎宾。展厅分感应式、机电式、电子式和智能式4大展区,通过实物和图片勾勒出电表的4个发展阶段。
2 电表进化分4个阶段,越来越智能
付咏说,4大展区分别代表了电表发展的4个阶段,随着科技进步,电表目前已经发展到智能化、人性化阶段。
作为最早的电表类型,感应式电表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使用到90年代,有些地方至今仍在使用。其特点是结构简单,维修方便,即使停电数据也不会丢失。但是因它利用电磁感应推动内部齿轮运转,进而驱动计度器,所以精准度不高。
机电式电表使用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,它能对当时推行的峰谷电价分时段计算,精准度也提高了不少,缺点是功能较为单一。
第三阶段,出现了电子式电表,其功能增多,精准度高,启动电流小,但其又有自身缺点,如维修复杂,使用寿命较短(10年以内)。
“智能式电表出现于2010年,目前国家正在普及,它在市供电公司直供用户中的普及率已超过60%。”付咏说,智能式电表可无线发射数据,电力部门能远程抄表、实时监控,还能针对阶梯电价智能结算,居民能通过电脑、手机,足不出户为电表充值。
3 55岁“老祖宗”、洛阳用电量“大总管”,看着很稀罕
走进展厅,“感应式电能表”展区的墙上挂有28幅迥异的电表照片,既有20世纪70年代国产的单相电表,也有20世纪80年代从匈牙利、日本、美国等进口的洋电表。
这些照片的拍摄者程书波说,以前的电表“退役”后,电力部门要统一回收,集中销毁,一些少见的电表会留存,但时间长了,加之单位数次易址,这些电表大多遗失了,只留下影像资料保存至今。
展厅内最老的电表属于单相交流电表,“出生”于1959年10月,由当时的“公私合营上海和成电器厂”制造,容量为50安培,虽已55岁“高龄”,但仍能使用,在这些电表中属于“老祖宗”级别。当时的家庭所用电表容量很小,通常只有2安培至5安培,容量为50安培的电表已属巨无霸,很可能是整栋楼几十户居民共用的总表。
形状像圆筒、体积比普通电表大三倍、“穿”一身透明外壳……一块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表在展厅内显得“高大上”。
“这块电表叫‘关口表’,生产于1996年,从美国进口,以前是洛阳用电量的‘大总管’。” 计量中心的宋红说,“关口表”俗称总表,以前洛阳从省里购买的电量,还有全市的用电量,全靠它记录。受限于当时的集成电路技术,虽是美国制造的,但它的体积依然很大。
展厅内还陈列有日本东芝公司1986年生产的交流三相三线无功电力表、三菱公司1975年生产的单相电度表等。宋红说,这些外国进口的电表保存下来的很少,现在已很难淘到。
4 如果您有老电表,欢迎送到“博物馆”
付咏说,虽然电表“博物馆”在我省属首个,但因刚刚建成,展示的电表种类和数量较少,如果您家中收藏有老电表,无论类型和年代,都欢迎送到计量中心。捐赠电表的市民,计量中心会把捐赠人信息制作成标牌,和电表放在一起收藏展出。
电表展示厅已正式开门迎宾,每周四14:30至17:30对公众免费开放,计量中心不仅会安排专人讲解,还将对市民有关电表的疑问作专业解答。
标签:电表